博主(王领)上篇博文说道:“2012年3月24日我与单位同事一行三人带着比较我们沈丘县老家“华骨冢”和许昌“华佗墓”孰真假的心情乘出租车来到许昌县苏桥镇石寨村。”现许昌归来仍坚信真正的华佗墓就是沈丘县的“华骨冢”。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关于华佗墓现今有三处,一是在河南许昌,二是在徐州。三是亳州。还有一处至今不为沈丘以外人知的地点就是河南省沈丘县沙颍河岸边的“华骨冢”。
徐州的华佗墓,位于徐州市文家油坊的西南隅(现徐州市云龙区防疫站院内),现仅存石碑两块,其中一块刻有“后汉神医华佗之墓”八个大字。传说徐州的华佗墓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徐州知州杨节仲挖地修坛时,“得一头颅骨,甚巨,疑是佗首”,所以便加土造墓,并题碑碣。
徐州华佗墓不足为信,仅仅后来一头骨便认为是华佗遗骨,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徐州华佗墓不是华佗尸骨所葬之地。一则将尸体与首级分离,不符合古人“全尸而葬”的观念,二则樊阿不把华佗的首级送回故乡亳州,却将他葬于徐州,与中国人“叶落归根”的观念相左,因此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徐州华佗墓充其量只是个衣冠冢,且打开徐州市政府网站没有半点华佗墓地资料的介绍。看来徐州墓地是爱家乡的个别徐州文化人意淫的结果。 而华佗家乡亳州的人则说,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自己的头风病时常发作,后来小儿子曹冲也死于疾病,因此曹操非常懊悔杀了这位神医,于是就将亳州华佗的故宅扩建成纪念堂(见左图),即如今亳州城东南隅的华祖庵。背景为,根据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习俗,华佗被处死后,华氏族人向曹操请求迁回华氏骸骨,最终千里迢迢把华佗的尸骨从许昌运回了亳州安葬。因此华佗死后并未流落异乡,在老家亳州“入土为安”了。说曹操下令杀害华佗后“意甚悔之”,才另外为华佗建一座纪念堂的想法,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且有自我安慰之嫌,而且没有历史记载和依据,也很有附会的意思在其中。试想,像曹操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奸雄”,又怎会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一个被自己误杀的“小人物”大张旗鼓地修什么“纪念馆”或者祠堂?更何况别人也不敢猜度他的心思,去提什么为华佗“意甚悔,乞骸骨”了。因此,徐州与亳州的华佗墓,多半是“衣冠冢”之类。
许昌的华佗墓,在许昌市北10多公里的苏桥乡颍汝干渠畔。与许昌故城(今许昌县张潘乡)距离为何如此遥远(超过二十公里),试想,古代的监狱不可能离城二十公里,通常在衙门附近。四十华里的路程即使骑马也要半天的时间何况为了安葬一个人跑那么远。令人不得不生疑,因为史书上记载的是“遂考竟佗”(在狱中拷打至死)当时曹操身为丞相,和华佗是同乡,处于这种关系,曹操即使杀了华佗也不会让他葬在许昌。且华佗虽然从此家境没落但同乡、徒弟也应很多。亳州和许昌相距不远,也就几天的路程,就从中国人的感情上来说也不会把华佗葬在许昌的。而且曹操刚当上丞相,正是体现权利的时候,在许昌何人敢冒险得罪曹丞相而把罪人华佗公然葬在天子脚下。再者曹操也是亳州人,既然杀了老乡,尸骨也会安排运回原籍的。收买人心吗?曹操杀华佗的时间是很关键的。
华佗死于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在这一年中史书没有记载华佗被杀于几月。但是从历史年鉴上可以推断华佗被杀于六七月间。
208年1月曹操于邺城建玄武池训练水师。也就是说曹操在208年的春季到了河北邺城训练水师,修建玄武池。这是一项大工程,曹操短期内不会再回许昌。在这之前遗使送黄金、璧玉给匈奴,赎回蔡琰(文姬)。汉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蔡文姬回到邺城,曹操命其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可见三月之前曹操没有在许昌。
208年6月汉室罢三公,再次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日,由曹操担任丞相。 这时候曹操已经在许昌
208年7月曹操开始南下,进攻荆州的刘表。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至9月,曹军到达新野,便向曹操投降。
208年11月甲子日,赤壁之战。11月甲子日(12月7日),周瑜率孙军火烧曹操船队,与刘备军大败曹操,史称赤壁之战。
通过以上年月大事记载,公元208年七月以后曹操没有时间在许昌去理会华佗的事。那么华佗被杀的日期也就是六七月间。正是曹操初封丞相,显示权威的时候。可想,一个刚登上丞相宝座的人,自己的同乡都不听自己的,那威信、威严何在?!这时候杀华佗是在情理之中。
六七月间,在河南是最热的时候,杀一华佗,又不是什么并达官显贵,曹操完全能默许他回原籍安葬。何况又是同乡。脸面、形象、人心需照顾吧。另外,华佗之死也非完全是曹操之错,大部分是华佗自找的。其实说曹操的头痛病非必须要开颅手术,则是华佗为了要官职耍的一个阴谋。因为208年,曹操当年54岁,死于216年,假若头部真的有病很严重不会再活12年的。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认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给处死了。
为什么处死华佗?曹操深知自己的头痛病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是常年征战累的,华佗靠针灸能缓解疲劳罢了。曹操生性多疑,况且又刚登上丞相权位,华佗要挟他自然找来杀身之祸。
华佗被杀于六七月间,在河南正是最热的时候。亳州和沈丘有五黄六月之说。若尸体运回原籍的话走水路是最佳选择。水路在河内清凉,河水能给尸体降温。当时的河道水量充裕,豫皖一带商贸往来大多靠航运。
据记载,在现周口市沈丘县城槐店西南角,沙颍河南岸,沈项公路北侧有一个像山包的大土堆。据传说,这个大土堆是东汉末年著名神医华佗的坟墓.华佗被杀后其亲属和徒弟决定把遗体运回原籍安葬。为怕路上不好走,时间长了遗体会腐化,就决定从漯河上船走水路,一路顺流行船会快些。
沙河两岸的群众得知华佗灵柩路过这里的消息后,纷纷在各个埠口上设灵棚、置供品,披麻带孝,焚香烧纸吊唁华佗.。灵船每行至一个埠口,埠口上的人们就架船拦阻,蹬灵船祭吊。就这样华佗的灵船在沙河里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本来打算走水路要快些,结果反而慢了很多。当走到槐店埠口时,正遇上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止,灵船无法继续前行,只得暂停。百姓们又蹬船祭奠,发现华佗的遗体已腐化的很厉害了。于是,就劝许昌来送灵柩的人,把华佗的遗体先选个地方砌个洞空丘起来,等到天凉了再起灵回府。护送华佗的人看到华佗的遗体真的快溃烂为水了,又想想前面还有很多人祭吊,等到把神医送到故里,还不知要待何时?于是,就同意把华佗先丘在这里。消息一传出去,百姓们立刻集资捐资,在离埠口不远处选一地方用砖给华佗的遗体砌了个大洞穴。(博主出生在“华骨冢”北侧,自小经常在此放羊、玩耍,代代相传的故事就是“冢子里面有专砌方城,城里有华佗尸骨。方城有三门,正门朝东看老家亳州,南门朝向华佗寺,西门朝向许昌。华骨冢上多有草,草丛中獾狗窝洞随处可见,深不可测。十分神秘!)
华佗的遗体丘这后,方圆几百里的人知道后,都陆陆续续来祭吊他。谁到这都想为华佗坟上添上三锨土,慢慢地洞穴被土覆盖住了,土越添越多,坟丘也就一天比一天大,最后成为了小山包。华佗的后人在天凉了来起华佗灵柩回府时,看到坟丘已象山大,只好作罢。
后来,这里的人们为祭祀华佗,又在其坟墓南边不远处的地方,建了一处华佗寺。当地的人们每逢初一、十五来给其上香焚纸,祈求平安。有了寺庙,随着烧香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逐渐从周边的村子里迁移来几户人家,一是来看护寺庙,二是来为香客服务,卖水卖饭。后来,逐渐发展为村落,就随其庙名叫华佗寺。寺所在地现为项城市郑郭镇后时营行政村华佗寺自然村。